书协?
李石眼睛一亮。
他很早以前就想过进书协的事,当然,他考虑的自然是国家书协。
倒不是在意官面身份。
其实,他拥有学习面板的时间长了后,也逐渐把生命进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像这种官面身份上的虚名已经不那么在乎了,他之所以考虑过,纯粹是从“传道”的角度出发,想着有个官方身份,在传道时会方便些,也多一层光环。
不过他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那些圈子的生态现状后,加上申报条件和手续麻烦,他如果现在准备申报,要先等时间申报参加国展,或者开始写论文等待发表……整个流程走下来,就算每一关都特别顺利,到最后成功加入书协,估计也至少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两三年……
那会自己还没有过硬的官面人脉,万一哪一关不顺利,被卡了一下,那还要更长的时间。
以他妖孽的书法天赋,别到时候书协还没加入,便已经成功晋升(专家 ),且传道成功,证道(宗师)了!
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多元化、智能化和金钱主义横行的社会,传道的手段多的是,他坚信自己能在两三年内成为书法宗师,就直接熄了那份心思。
不过现在——
李石看向吴秀林。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今年七十八岁,退休前可是书协的领导,此外在文莲和某机构还有更上层的身份。
他心想,如果能不影响自己学习创作的节奏,顺利进书协,那也挺好,多一层光环背书,是好事。
他稍微沉思片刻,便笑着对老太太道:“吴老师,谢谢。不过我不打算写论文,准备直接写成专著。”
他注意到老太太对自己称呼的变化,从之前的“李先生”变成了“李老师”,也随之变了一下。
写专著的难度自然要比论文大很多,不过李石有这个自信。
“写成专著好啊,不说创作,就您这样的理论水平,也确实应该直接出一本专著了。”
这四五十分钟的学术交流,李石在书法上的水平彻底折服了自认为还算见多识广的她。
老太太想了想,道:“之前雅茹跟我说过一些您的事,等您的著作写好了,我来帮忙联系出版社,如果没记错的话,只要是国家正规单位出版的学术专著,再由书协学术委员推荐,通过书协组织的理论专家组认定,就符合理论专家入会的条件了。”
李石笑着道:“那先再谢谢吴老师了,等我的书写好了,便来麻烦您。”
他出版《先秦文脉导图》,算是结交了一些出版方面的人脉,之所以还再来麻烦吴老师,更多是考虑后面的事,也算是进一步和这位书道前辈交往的由头。
短暂接触,他对这位性子纯真的老太太,也颇有好感。
老太太立马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您的大作了,这种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方,跨过历史长度,总结书法演化和发展,是对我们书法艺术基础理论的绝对补充和完善。”
贺雅茹插话道:“这样说的话,李老师的书贡献会非常大,到时候面世,岂不是要在书法界引起轰动?”
引起轰动?
李石面露微笑,没说话。
老太太轻轻摇头道:“贡献肯定很大,但轰动不轰动,不好说,李老师这些理论说起来是基础理论,但实际上很高深,能涉猎的人太少了。”
贺雅茹一听,立马想起自己刚刚听天书一样,不由尬笑了一下。
又聊了一会,吴媛领着李石和吴媛上二楼参观。
等他们出去之后,老太太先看了看张写了五遍“永和九年”的宣纸,突然笑了起来。
刚想把这张纸收起来,虚掩的门忽然被推开,雅茹那个好闺蜜,之前一直没怎么太说话的吴媛走了回来,对吴秀林轻声道:“吴老师,李老师让我来回收一下草稿,他说这个要留着后面写书有用。”
说完,朝老太太礼貌地笑了笑,拿起书桌上的宣纸,对折几下放进包里,又转身走了出去。
老太太瞬间眼神有点呆滞,视线跟随她的行动而移动。
等人影消失在门口后,才收回目光,再看向工作台上的两幅作品,渐渐又沉浸在《思君》的美感中。
楼上。
李石算是开了眼了,六个特制的恒温恒湿的收藏柜,每一个都有两米高,一米六宽,里面放满了书画和古籍。
除此之外,还有两排恒温恒湿的展示柜,贺雅茹把灯带电源打开后,立马看到里面摆设了二十幅字画,她介绍说,这二十幅,是她小姨最喜欢的二十幅,平时没事的时候,会经常来观赏。
李石一一欣赏。
第一个藏品便是齐白石的花鸟册。
他一件作品一件作品的看,所有的作品都看完后,又回到摆放在第三位的藏品前。
这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一幅行书,写的是《论语》第一篇《学而》里的最后一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李石认真鉴赏着每一个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文徵明这幅行书小品,笔意应该是承自王羲之的《圣教序》。
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场景:一个五百多年前的古人,在书房中学着另一个一千六百多年前古人的字。
最后这个场景幻化为厚重的两个字——文脉。
“书法在华夏文脉传承中,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他对这些字画很感兴趣,一个藏品一个藏品的欣赏,但吴媛的兴趣不大,贺雅茹则是以前看过很多次,两人只陪着李石在二楼呆了一会,便先行离开了。
一直鉴赏到中午,回到左边的楼房吃饭的时候,李石见到了装裱师古宵。
装裱也有南北派系之分,古宵属于南派里的苏派。
“南方天气潮湿,一般会选用漆轴头,轴头上的大漆能保护轴头不变形,也能防虫……”
古宵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师傅,不过当李石问起装裱里的名堂时,他也愿意与客户详细介绍。
吃完饭,几人又来到修复室,先讨论了装裱款式和选料。
两幅作品,李石决定都装裱成手卷的方式,这样以后藏进随身空间,可以很方便的随时拿出来看。
下午,古师傅开工,李石继续上楼看吴秀林的藏品。
他效率很高,到了傍晚,除了古籍善本,一百五十六件书画藏品,他便全都仔细鉴赏了一遍。
“一百五十六件,放在展览柜里的二十件确实是这一百五十六件里的精品,其余的,只能说比较难得,单从书法上来讲,文徵明这件和启功这件,艺术价值是最高的,都算得上是能品之作。”
“至于画……”
李石站在展柜前,有些感慨。
吴秀丽本人也精通国画,不过造诣远不如她的书法,李石看过她挂在屋里的作品,用学习面板的评判标准,不到(专业-),还谈不上“画家”。但她收藏的这一百多件藏品里,书法其实只有一小半,大部分是画,尤其是近现代画家的画。
李石觉得,这说明她其实也受到了世俗价值的影响,没办法想,近现代的书画市场,知名画家作品的经济价值,是普遍高于书法家作品的。
这是事实。
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大家是人,生活在社会里,自然会有世俗的一面,换做我自己来搞收藏,估计也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更值钱的画上。
他拿出手机,搜了一下近现代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的成交记录。
“排第一的是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成交价9.315亿,好家伙,都快十亿了,虽然是十二条,算下来也超过七千万一条了!”
“第二居然还是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成交价4.255亿……不愧是齐白石。”
“排第三的是黄宾虹,《黄山汤口》,3.45亿……第四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成交价2.93亿。”
……
“第九是吴冠中的《周庄》。”
“第十,张大千的《秋曦图》,1.955亿元。”
李石看完查到的资料,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近现代书画成交记录,前十名,居然全都是画,一件书法为主体的作品都没有!
之所以说“主体”,因为那些作品,也有书法成分,但终究只是对主体“画”的修饰点缀。
他想找一下近现代书法家拍卖场上最高记录,没有找到确切有效的信息,不过倒是看到不少人说价格最贵的应该是吴昌硕,便又针对性的搜了一下吴昌硕的书法作品成交记录。
“京城保利秋拍,吴昌硕1924年作《篆书“宝宋室”》以1069.5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7.1倍,堪称本场的一大黑马……高出估价的七倍,所以估价在一两百万左右。”
他又找了这幅作品的图片看了看,不由轻轻摇头。
“首先,对近现代书法作品的市场行情算是有数了,至于当代书法家的行情,以前就了解过……另外,作品的艺术价值,果然不能与市场价值完全等同起来。”
“那我的作品,将来要不要上拍?如果上拍,会拍出什么样的价格呢?”
李石之所以查这些资料,自然也是为自己的作品考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动静,很快,吴秀林和贺雅茹一起走了进来。
三人先聊了一会这里的收藏,不过很快老太太便道出了来找他目的:“李老师,我知道《思君》您肯定不会出手,但是那幅《美人浴》呢?”
她这一问,倒是让李石又想起刚刚自己还在琢磨的事——如果自己的书法作品上拍,能以什么样的价格成交。
他当即笑着问道:“吴老师,您是字画收藏的行家,如果我那幅《美人浴》拿到市场上去,您觉得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或者换个说法,您愿意花多少钱买我的字?”
老太太认真思考了一会,道:
“收藏市场,向来是千金难买心头好,其他藏品如此,字画收藏也是如此,就算是同一个书画家的同一件作品,遇到不同的买家,也会拍出不同的价格。”
“您现在还名气不显,如果一般人遇到那幅《美人浴》,说实话,价格应该不会太高,一般的推荐宣传,几十万有可能,能到百万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如果是我遇到了,就算我不认识您,单看作品,我也会愿意在五百万以内尽量拿下来……”
她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贺雅茹立马开口道:“我愿意出一千万买!如果是《美人浴》,更多也可以!”
老太太瞪了一眼自幼就最疼爱的外甥女,没好气的道:“你是最痴迷这幅字,完全没得理智可言,甚至在你眼里,连《思君》都不如《美人浴》。”
说着,她又对李石道:“但如果我在拍卖场遇到了《思君》,那别说一千万,就算是一个亿,我也要尽全力拿下的!在我眼里,像这种真正形神兼备的作品,已经达到传统艺术的巅峰,其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了。”
一个亿?
李石比较淡定,因为他也是同样认为的,所以很认同老太太对传统艺术作品的评判。
倒是贺雅茹吓了一跳。
“这两幅作品我的确不想出手,但《美人浴》倒不是‘非卖品’,不过要等到我将来办完个人展,才会考虑。”
老太太点点头,神情淡定。
贺雅茹却难得露出很失望的神色,她追问道:“那李老师您打算什么时候办展呢?”
李石想了想,道:“我目前也就攒了这两件拿得出手的作品,至少攒六到十件吧。”
或者创作出一件“神品”。
当然,这句话他没说来。
三人从右边的楼里出来,到左边的住处,李石和老太太继续在客厅聊书法上的事。
而贺雅茹则来到给李石和吴媛安排的客房,找到正在处理工作的吴媛。
“小媛,问你个事,李老师在书法上的创作效率高吗?他创作那两幅作品,花了多少时间?”
吴媛刚好开完视频会议,她想了想,道:“这个不好说的吧,他是个很讲究灵感的艺术家,灵感来了,很快就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如果没有灵感,他甚至可能不会动笔——当初拍照就是这样的。”
贺雅茹心里微微叹气。
灵感?
这种东西太虚无缥缈了。
不过想起那幅《美人浴》,她又追问了一句:“那伱知道他一般是怎么样找灵感吗?”
(本章完)
李石眼睛一亮。
他很早以前就想过进书协的事,当然,他考虑的自然是国家书协。
倒不是在意官面身份。
其实,他拥有学习面板的时间长了后,也逐渐把生命进化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后,像这种官面身份上的虚名已经不那么在乎了,他之所以考虑过,纯粹是从“传道”的角度出发,想着有个官方身份,在传道时会方便些,也多一层光环。
不过他通过一些途径了解了那些圈子的生态现状后,加上申报条件和手续麻烦,他如果现在准备申报,要先等时间申报参加国展,或者开始写论文等待发表……整个流程走下来,就算每一关都特别顺利,到最后成功加入书协,估计也至少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
两三年……
那会自己还没有过硬的官面人脉,万一哪一关不顺利,被卡了一下,那还要更长的时间。
以他妖孽的书法天赋,别到时候书协还没加入,便已经成功晋升(专家 ),且传道成功,证道(宗师)了!
在如今这个信息传播多元化、智能化和金钱主义横行的社会,传道的手段多的是,他坚信自己能在两三年内成为书法宗师,就直接熄了那份心思。
不过现在——
李石看向吴秀林。
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今年七十八岁,退休前可是书协的领导,此外在文莲和某机构还有更上层的身份。
他心想,如果能不影响自己学习创作的节奏,顺利进书协,那也挺好,多一层光环背书,是好事。
他稍微沉思片刻,便笑着对老太太道:“吴老师,谢谢。不过我不打算写论文,准备直接写成专著。”
他注意到老太太对自己称呼的变化,从之前的“李先生”变成了“李老师”,也随之变了一下。
写专著的难度自然要比论文大很多,不过李石有这个自信。
“写成专著好啊,不说创作,就您这样的理论水平,也确实应该直接出一本专著了。”
这四五十分钟的学术交流,李石在书法上的水平彻底折服了自认为还算见多识广的她。
老太太想了想,道:“之前雅茹跟我说过一些您的事,等您的著作写好了,我来帮忙联系出版社,如果没记错的话,只要是国家正规单位出版的学术专著,再由书协学术委员推荐,通过书协组织的理论专家组认定,就符合理论专家入会的条件了。”
李石笑着道:“那先再谢谢吴老师了,等我的书写好了,便来麻烦您。”
他出版《先秦文脉导图》,算是结交了一些出版方面的人脉,之所以还再来麻烦吴老师,更多是考虑后面的事,也算是进一步和这位书道前辈交往的由头。
短暂接触,他对这位性子纯真的老太太,也颇有好感。
老太太立马道:“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您的大作了,这种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方,跨过历史长度,总结书法演化和发展,是对我们书法艺术基础理论的绝对补充和完善。”
贺雅茹插话道:“这样说的话,李老师的书贡献会非常大,到时候面世,岂不是要在书法界引起轰动?”
引起轰动?
李石面露微笑,没说话。
老太太轻轻摇头道:“贡献肯定很大,但轰动不轰动,不好说,李老师这些理论说起来是基础理论,但实际上很高深,能涉猎的人太少了。”
贺雅茹一听,立马想起自己刚刚听天书一样,不由尬笑了一下。
又聊了一会,吴媛领着李石和吴媛上二楼参观。
等他们出去之后,老太太先看了看张写了五遍“永和九年”的宣纸,突然笑了起来。
刚想把这张纸收起来,虚掩的门忽然被推开,雅茹那个好闺蜜,之前一直没怎么太说话的吴媛走了回来,对吴秀林轻声道:“吴老师,李老师让我来回收一下草稿,他说这个要留着后面写书有用。”
说完,朝老太太礼貌地笑了笑,拿起书桌上的宣纸,对折几下放进包里,又转身走了出去。
老太太瞬间眼神有点呆滞,视线跟随她的行动而移动。
等人影消失在门口后,才收回目光,再看向工作台上的两幅作品,渐渐又沉浸在《思君》的美感中。
楼上。
李石算是开了眼了,六个特制的恒温恒湿的收藏柜,每一个都有两米高,一米六宽,里面放满了书画和古籍。
除此之外,还有两排恒温恒湿的展示柜,贺雅茹把灯带电源打开后,立马看到里面摆设了二十幅字画,她介绍说,这二十幅,是她小姨最喜欢的二十幅,平时没事的时候,会经常来观赏。
李石一一欣赏。
第一个藏品便是齐白石的花鸟册。
他一件作品一件作品的看,所有的作品都看完后,又回到摆放在第三位的藏品前。
这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一幅行书,写的是《论语》第一篇《学而》里的最后一句——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李石认真鉴赏着每一个字,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文徵明这幅行书小品,笔意应该是承自王羲之的《圣教序》。
他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个场景:一个五百多年前的古人,在书房中学着另一个一千六百多年前古人的字。
最后这个场景幻化为厚重的两个字——文脉。
“书法在华夏文脉传承中,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他对这些字画很感兴趣,一个藏品一个藏品的欣赏,但吴媛的兴趣不大,贺雅茹则是以前看过很多次,两人只陪着李石在二楼呆了一会,便先行离开了。
一直鉴赏到中午,回到左边的楼房吃饭的时候,李石见到了装裱师古宵。
装裱也有南北派系之分,古宵属于南派里的苏派。
“南方天气潮湿,一般会选用漆轴头,轴头上的大漆能保护轴头不变形,也能防虫……”
古宵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师傅,不过当李石问起装裱里的名堂时,他也愿意与客户详细介绍。
吃完饭,几人又来到修复室,先讨论了装裱款式和选料。
两幅作品,李石决定都装裱成手卷的方式,这样以后藏进随身空间,可以很方便的随时拿出来看。
下午,古师傅开工,李石继续上楼看吴秀林的藏品。
他效率很高,到了傍晚,除了古籍善本,一百五十六件书画藏品,他便全都仔细鉴赏了一遍。
“一百五十六件,放在展览柜里的二十件确实是这一百五十六件里的精品,其余的,只能说比较难得,单从书法上来讲,文徵明这件和启功这件,艺术价值是最高的,都算得上是能品之作。”
“至于画……”
李石站在展柜前,有些感慨。
吴秀丽本人也精通国画,不过造诣远不如她的书法,李石看过她挂在屋里的作品,用学习面板的评判标准,不到(专业-),还谈不上“画家”。但她收藏的这一百多件藏品里,书法其实只有一小半,大部分是画,尤其是近现代画家的画。
李石觉得,这说明她其实也受到了世俗价值的影响,没办法想,近现代的书画市场,知名画家作品的经济价值,是普遍高于书法家作品的。
这是事实。
也没什么好避讳的,大家是人,生活在社会里,自然会有世俗的一面,换做我自己来搞收藏,估计也会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更值钱的画上。
他拿出手机,搜了一下近现代书画作品在拍卖会上的成交记录。
“排第一的是齐白石的《山水十二条屏》,成交价9.315亿,好家伙,都快十亿了,虽然是十二条,算下来也超过七千万一条了!”
“第二居然还是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成交价4.255亿……不愧是齐白石。”
“排第三的是黄宾虹,《黄山汤口》,3.45亿……第四是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成交价2.93亿。”
……
“第九是吴冠中的《周庄》。”
“第十,张大千的《秋曦图》,1.955亿元。”
李石看完查到的资料,忍不住摸了摸下巴。
近现代书画成交记录,前十名,居然全都是画,一件书法为主体的作品都没有!
之所以说“主体”,因为那些作品,也有书法成分,但终究只是对主体“画”的修饰点缀。
他想找一下近现代书法家拍卖场上最高记录,没有找到确切有效的信息,不过倒是看到不少人说价格最贵的应该是吴昌硕,便又针对性的搜了一下吴昌硕的书法作品成交记录。
“京城保利秋拍,吴昌硕1924年作《篆书“宝宋室”》以1069.5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7.1倍,堪称本场的一大黑马……高出估价的七倍,所以估价在一两百万左右。”
他又找了这幅作品的图片看了看,不由轻轻摇头。
“首先,对近现代书法作品的市场行情算是有数了,至于当代书法家的行情,以前就了解过……另外,作品的艺术价值,果然不能与市场价值完全等同起来。”
“那我的作品,将来要不要上拍?如果上拍,会拍出什么样的价格呢?”
李石之所以查这些资料,自然也是为自己的作品考虑。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动静,很快,吴秀林和贺雅茹一起走了进来。
三人先聊了一会这里的收藏,不过很快老太太便道出了来找他目的:“李老师,我知道《思君》您肯定不会出手,但是那幅《美人浴》呢?”
她这一问,倒是让李石又想起刚刚自己还在琢磨的事——如果自己的书法作品上拍,能以什么样的价格成交。
他当即笑着问道:“吴老师,您是字画收藏的行家,如果我那幅《美人浴》拿到市场上去,您觉得它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价格?或者换个说法,您愿意花多少钱买我的字?”
老太太认真思考了一会,道:
“收藏市场,向来是千金难买心头好,其他藏品如此,字画收藏也是如此,就算是同一个书画家的同一件作品,遇到不同的买家,也会拍出不同的价格。”
“您现在还名气不显,如果一般人遇到那幅《美人浴》,说实话,价格应该不会太高,一般的推荐宣传,几十万有可能,能到百万就算是很不错了。”
“但如果是我遇到了,就算我不认识您,单看作品,我也会愿意在五百万以内尽量拿下来……”
她话还没说完,一旁的贺雅茹立马开口道:“我愿意出一千万买!如果是《美人浴》,更多也可以!”
老太太瞪了一眼自幼就最疼爱的外甥女,没好气的道:“你是最痴迷这幅字,完全没得理智可言,甚至在你眼里,连《思君》都不如《美人浴》。”
说着,她又对李石道:“但如果我在拍卖场遇到了《思君》,那别说一千万,就算是一个亿,我也要尽全力拿下的!在我眼里,像这种真正形神兼备的作品,已经达到传统艺术的巅峰,其艺术价值已经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了。”
一个亿?
李石比较淡定,因为他也是同样认为的,所以很认同老太太对传统艺术作品的评判。
倒是贺雅茹吓了一跳。
“这两幅作品我的确不想出手,但《美人浴》倒不是‘非卖品’,不过要等到我将来办完个人展,才会考虑。”
老太太点点头,神情淡定。
贺雅茹却难得露出很失望的神色,她追问道:“那李老师您打算什么时候办展呢?”
李石想了想,道:“我目前也就攒了这两件拿得出手的作品,至少攒六到十件吧。”
或者创作出一件“神品”。
当然,这句话他没说来。
三人从右边的楼里出来,到左边的住处,李石和老太太继续在客厅聊书法上的事。
而贺雅茹则来到给李石和吴媛安排的客房,找到正在处理工作的吴媛。
“小媛,问你个事,李老师在书法上的创作效率高吗?他创作那两幅作品,花了多少时间?”
吴媛刚好开完视频会议,她想了想,道:“这个不好说的吧,他是个很讲究灵感的艺术家,灵感来了,很快就能创作出满意的作品,如果没有灵感,他甚至可能不会动笔——当初拍照就是这样的。”
贺雅茹心里微微叹气。
灵感?
这种东西太虚无缥缈了。
不过想起那幅《美人浴》,她又追问了一句:“那伱知道他一般是怎么样找灵感吗?”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最新章节,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一点文学!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最新章节,拥有学习面板的神豪 一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