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没收押金。
情节严重者,以后不给采访机会,全面禁入。
所以氛围很好,问的都是正经问题。
有记者继续问道:“沈导你曾经在立项大会上,对曹操的评价不高。而易中田教授,却对曹操评价很高,你看过《品三国》吗,现在是否改变了想法?”
今年正月十五,易中田在CCTV-10的《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历史。
制作并播出《易中田品三国》节目,每周一期,大获成功。
一时间,“易中田”和“三国”成为当下人们议论的话题。
易中田一时成为文化界的热点人物,有关易中田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
他所带动的文化热点被媒体称之为“易中田现象”。
《心惊报》开辟专栏谈论“易中田现象”。
《三连生活周刊》的一篇“学术超男”易中田,让易中田又增加了一个头衔。
易中田不只是做节目,还出版了同名书籍《品三国》。
沈三通前世对易中田的看法,总的来说,不是很负面。
只是很典。
符合他对一些文人的认知。
现在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很讨厌这个人。
首先。
沈三通前世就掌握一种技巧,从团建来判断一件事一个人。
团建。
也就是数字生命的群体性活动。
如果东大一项技术,立刻遭遇大量的攻击。
各种污名化,弱智言论,看得人血压升高,话术都差不多。
那么大概率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果一个人,比如研究历史的,写的。
爆出了诸如弄虚作假,污名化一些正面形象,心思歹毒,证据确凿。
立刻有大量账号为之辩护。
什么“真敢说”“至少敢说真话”“对得起良心”“文学无国界”。
那么这个人绝对是人渣。
职业水平糟糕透顶,因为没有可吹的,只能吹主观感受。
往往这类人也没有人品道德可言,就是渣滓。
这个技巧,沈三通屡试不爽,没有过反转。
因为数字生命不看结果,只为数据KPI服务,很弱智。
放在现在,后世的某乎就相当于如今的一些媒体。
新京澎湃又三联,红星凤凰新周刊。中新中青皆是鬼,云在天边贼在南。
心惊报、三联这一类媒体,捧易中田,沈三通就觉得大有问题。
说白了,就是颠倒黑白,解构、抹黑正面历史人物,去道德化,鼓吹投机,制造焦虑,增加社会运转成本。
刘备历史上风评一直都很好,从古到今都很好。
只是易中田冒出来,踩刘备捧曹操。
然后心惊报等媒体跟进,大造声势,刮起一股怪风。
不仅是刘备,连诸葛亮、关羽等都被说成阴谋者。
这股风气,直到十几年后,刘关张风评转好,才回归正常。
阴谋论一点。
结合吴语森《赤壁》,本子演诸葛亮,简直是组合拳。
可能没有具体人在背后操控,是整体文化失守下,形成了巧合的连锁反应。
沈三通对这样的问题毫不含糊,也不客气。
他重拳出击道:“我之前接受专访说过,根据宇宙熵增定律来说,毁灭、解构、破坏是简单的。”
“创造、建设、凝聚共识这些秩序向工作,是困难的、复杂的。”
“《品三国》我看过,易中田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品三国》是很好的古代文学再创作。”
“一张黑纸之上,一点白,很耀眼,很突出,很易于传播。”
“一张白纸上,一点黑,也是如此,很吸引人注意。”
“《品三国》的创作方法,我觉得和一些影视剧里面,喜欢设计让正面人物变坏,或者爱上负面人物一样,都是很讨巧的创作技巧。”
“电影则不同,不能不带脑子。”
“观众买票,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会很注重逻辑。”
“我做过调查,如果回到三国,是愿意跟着曹操混,还是跟着刘备混?”
“百分之九十多的调查对象,选择跟着刘备。”
“从故事上来说,曹操确实是很好的创作对象,但是回归逻辑,就很难喜欢他。”
“为什么一听说曹操来了,老百姓跟着刘备跑?”
“原因很简单,曹操屠徐州两次,前前后后屠了40万人。”
“而刘备是真的仁慈,历史上,无论在哪个乱世,刘备这种人都是少有的。”
“我在立项大会上说过,三国这段历史,除了蜀汉团队之外,和五代十国没有区别。”
“曹操所谓真性情,也就是欺负大部分人不怎么了解五代史罢了。”
“曹操干过的包括屠城、杀俘、盗墓、吃人肉、残害士人、放水淹城等一系列行为,几乎都可以在五代史上找到对应案例。”
“大部分回到三国,去做被借人头一用的军需官,也是高看自己。”
“大多数人不过是曹操屠城之下的死难平民罢了!”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可能跟刘备有关,跟孙权有关,跟献帝有关,但跟普通人没有一毛钱关系。”
“他是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而我们只有自己家,但他妈还要屠城。”
沈三通继续道:“没见过真小人,所以以为真小人优于伪君子。”
“好比古惑仔,我在石头里主张解构古惑仔,就是反感浪漫化小痞子、小混混。”
“进社会遇到各种真小人后就知道,伪君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刘备一辈子始终如一,已经不是伪,而是真君子。”
“我们不能叫他伪君子,就好像一个人一辈子没杀过人,你不能再说假装他不杀人,人家真没杀人。”
“同样的,一个人揍人,抢别人的功劳和升职机会,把锅甩了,脏活累活给伱干,一句伪小人,也不是理由。这就是坏人。”
沈三通道:“我觉得我的《赤壁》有了更现实的意义,不能任由人去颠倒黑白。”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去给坏人找亮点我可以不管,但我坚决反对解构好人,给好人泼脏水。”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道德是社会的润滑剂,做好人可以没有物质好处,但不能再有道德负担了。”
“鼓噪做好人有道德负担的风气,这是要把社会带到哪里去?”
“一旦道德被击穿,没有人可以置身之外,所有人都要承担成本。”
沈三通是有很大影响力的,特别是在八零后群体。
所以他用很长时间,来说明这个问题。
他说这些话已经不是回答记者,也不只是电影。
而是借这个机会,对年轻群体喊话:“在我看来,评价一个人,说到底,不过是两个方面,个人品德、社会公德。”
“个人领域,即私域。以及公域,也就是公众领域。”
“也可以说是个人品行和社会关系。”
“我刚才对曹操的评价只是从个人领域,个人道德。其实这不是重点。”
“对普通人来说,个人道德好坏,很重要。”
“有一些乐于助人的,甘于奉献的无私之人,也有一些穷凶极恶的坏人,但都是少数少数。”
“大部分人是半白不黑,为了生活,随着现实挣扎摇摆。”
“普通人最出格的也就是违法不犯法,仅此而已。”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对得起良心。”
“一个普通人有良心,我们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
“但对于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来说,个人品德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我们当然希望掌握大量社会关系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但实际上,更需要的是,是一个能够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并且把自己责任履行好的人。”
“我们不能把大人物当做普通人,审视大人物,个人道德只是很小的点。”
“从个人道德来说,曹操很糟糕,但曹操私德上的问题,相比公德都只是小问题。”
“从社会角色来评价,曹操这个人,他承担好自己的历史责任了吗?”
“很显然没有!”
情节严重者,以后不给采访机会,全面禁入。
所以氛围很好,问的都是正经问题。
有记者继续问道:“沈导你曾经在立项大会上,对曹操的评价不高。而易中田教授,却对曹操评价很高,你看过《品三国》吗,现在是否改变了想法?”
今年正月十五,易中田在CCTV-10的《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历史。
制作并播出《易中田品三国》节目,每周一期,大获成功。
一时间,“易中田”和“三国”成为当下人们议论的话题。
易中田一时成为文化界的热点人物,有关易中田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
他所带动的文化热点被媒体称之为“易中田现象”。
《心惊报》开辟专栏谈论“易中田现象”。
《三连生活周刊》的一篇“学术超男”易中田,让易中田又增加了一个头衔。
易中田不只是做节目,还出版了同名书籍《品三国》。
沈三通前世对易中田的看法,总的来说,不是很负面。
只是很典。
符合他对一些文人的认知。
现在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很讨厌这个人。
首先。
沈三通前世就掌握一种技巧,从团建来判断一件事一个人。
团建。
也就是数字生命的群体性活动。
如果东大一项技术,立刻遭遇大量的攻击。
各种污名化,弱智言论,看得人血压升高,话术都差不多。
那么大概率这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果一个人,比如研究历史的,写的。
爆出了诸如弄虚作假,污名化一些正面形象,心思歹毒,证据确凿。
立刻有大量账号为之辩护。
什么“真敢说”“至少敢说真话”“对得起良心”“文学无国界”。
那么这个人绝对是人渣。
职业水平糟糕透顶,因为没有可吹的,只能吹主观感受。
往往这类人也没有人品道德可言,就是渣滓。
这个技巧,沈三通屡试不爽,没有过反转。
因为数字生命不看结果,只为数据KPI服务,很弱智。
放在现在,后世的某乎就相当于如今的一些媒体。
新京澎湃又三联,红星凤凰新周刊。中新中青皆是鬼,云在天边贼在南。
心惊报、三联这一类媒体,捧易中田,沈三通就觉得大有问题。
说白了,就是颠倒黑白,解构、抹黑正面历史人物,去道德化,鼓吹投机,制造焦虑,增加社会运转成本。
刘备历史上风评一直都很好,从古到今都很好。
只是易中田冒出来,踩刘备捧曹操。
然后心惊报等媒体跟进,大造声势,刮起一股怪风。
不仅是刘备,连诸葛亮、关羽等都被说成阴谋者。
这股风气,直到十几年后,刘关张风评转好,才回归正常。
阴谋论一点。
结合吴语森《赤壁》,本子演诸葛亮,简直是组合拳。
可能没有具体人在背后操控,是整体文化失守下,形成了巧合的连锁反应。
沈三通对这样的问题毫不含糊,也不客气。
他重拳出击道:“我之前接受专访说过,根据宇宙熵增定律来说,毁灭、解构、破坏是简单的。”
“创造、建设、凝聚共识这些秩序向工作,是困难的、复杂的。”
“《品三国》我看过,易中田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品三国》是很好的古代文学再创作。”
“一张黑纸之上,一点白,很耀眼,很突出,很易于传播。”
“一张白纸上,一点黑,也是如此,很吸引人注意。”
“《品三国》的创作方法,我觉得和一些影视剧里面,喜欢设计让正面人物变坏,或者爱上负面人物一样,都是很讨巧的创作技巧。”
“电影则不同,不能不带脑子。”
“观众买票,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电影上,会很注重逻辑。”
“我做过调查,如果回到三国,是愿意跟着曹操混,还是跟着刘备混?”
“百分之九十多的调查对象,选择跟着刘备。”
“从故事上来说,曹操确实是很好的创作对象,但是回归逻辑,就很难喜欢他。”
“为什么一听说曹操来了,老百姓跟着刘备跑?”
“原因很简单,曹操屠徐州两次,前前后后屠了40万人。”
“而刘备是真的仁慈,历史上,无论在哪个乱世,刘备这种人都是少有的。”
“我在立项大会上说过,三国这段历史,除了蜀汉团队之外,和五代十国没有区别。”
“曹操所谓真性情,也就是欺负大部分人不怎么了解五代史罢了。”
“曹操干过的包括屠城、杀俘、盗墓、吃人肉、残害士人、放水淹城等一系列行为,几乎都可以在五代史上找到对应案例。”
“大部分回到三国,去做被借人头一用的军需官,也是高看自己。”
“大多数人不过是曹操屠城之下的死难平民罢了!”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可能跟刘备有关,跟孙权有关,跟献帝有关,但跟普通人没有一毛钱关系。”
“他是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而我们只有自己家,但他妈还要屠城。”
沈三通继续道:“没见过真小人,所以以为真小人优于伪君子。”
“好比古惑仔,我在石头里主张解构古惑仔,就是反感浪漫化小痞子、小混混。”
“进社会遇到各种真小人后就知道,伪君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刘备一辈子始终如一,已经不是伪,而是真君子。”
“我们不能叫他伪君子,就好像一个人一辈子没杀过人,你不能再说假装他不杀人,人家真没杀人。”
“同样的,一个人揍人,抢别人的功劳和升职机会,把锅甩了,脏活累活给伱干,一句伪小人,也不是理由。这就是坏人。”
沈三通道:“我觉得我的《赤壁》有了更现实的意义,不能任由人去颠倒黑白。”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混淆,更不能颠倒。”
“去给坏人找亮点我可以不管,但我坚决反对解构好人,给好人泼脏水。”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道德是社会的润滑剂,做好人可以没有物质好处,但不能再有道德负担了。”
“鼓噪做好人有道德负担的风气,这是要把社会带到哪里去?”
“一旦道德被击穿,没有人可以置身之外,所有人都要承担成本。”
沈三通是有很大影响力的,特别是在八零后群体。
所以他用很长时间,来说明这个问题。
他说这些话已经不是回答记者,也不只是电影。
而是借这个机会,对年轻群体喊话:“在我看来,评价一个人,说到底,不过是两个方面,个人品德、社会公德。”
“个人领域,即私域。以及公域,也就是公众领域。”
“也可以说是个人品行和社会关系。”
“我刚才对曹操的评价只是从个人领域,个人道德。其实这不是重点。”
“对普通人来说,个人道德好坏,很重要。”
“有一些乐于助人的,甘于奉献的无私之人,也有一些穷凶极恶的坏人,但都是少数少数。”
“大部分人是半白不黑,为了生活,随着现实挣扎摇摆。”
“普通人最出格的也就是违法不犯法,仅此而已。”
“所以,对于普通人来说,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对得起良心。”
“一个普通人有良心,我们就可以给他很高的评价。”
“但对于掌握大量社会资源,社会地位很高的人来说,个人品德不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
“我们当然希望掌握大量社会关系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但实际上,更需要的是,是一个能够承担起相应社会责任,并且把自己责任履行好的人。”
“我们不能把大人物当做普通人,审视大人物,个人道德只是很小的点。”
“从个人道德来说,曹操很糟糕,但曹操私德上的问题,相比公德都只是小问题。”
“从社会角色来评价,曹操这个人,他承担好自己的历史责任了吗?”
“很显然没有!”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最新章节,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一点文学!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最新章节,华娱之女明星请自重 一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