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的手术,杨平居然斩瓜切菜一般搞定。
把钢筋拔得那么快就算了,把二期做的骨科手术顺便也一起做完,连胸腰椎的骨折也一期搞定。
帮胸科止血我勉强可以接受,可是你还帮神经外科完成颅底的止血。
这让许主任有点怀疑人生,怀疑这里是不是协和,自己是不是资深急诊外科医生,在杨教授面前,自己搞得像个小菜鸟一样,作为一助,整个手术的过程十分被动,一直在疲于跟手术的节奏。
许主任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粗俗,因为全程手术他在心里不断说粗话:卧槽,怎么可以这样做;特么的能不能慢点;牛逼plus---
可能不管什么人,一着急就容易骂粗话吧,平时自己还是很斯文的,许主任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一场大战过去,接下来的手术进入尾声,大家心里也没有刚才那么紧张,显得轻松了很多,大战过后虽然很疲劳,但是拥有无限的满足感,作为医生,没有什么比抢救病人的生命更加令人满足。
“麻醉医生,生命体征?”许主任现在声音高亢,不像一个通宵的人。
麻醉医生的声音也配合许主任:“心率105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5/61mmHg,平稳!”
心率是快了点,但是没关系,刚刚失血这么多,心脏为了代偿,跳得快一点也是正常,只要不是很离谱,等患者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心率自然可以降至100以内。
呼吸23次/分,这种呼吸的频率是麻醉呼吸机的频率,不是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没有太大的意义。
血压95/61mmHg,只要不是休克血压就已经是胜利,丢失这么多血,不要指望血压跟正常人一般。
“尿呢?“
巡回护士正从无菌单底下给患者的尿袋放了一波尿:“5个小时有800多毫升的尿。”
许主任放心了,这尿量正常的很,在医学上,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叫做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
现在5个小时就有800多毫升,换算一下,这种尿量非常让人放心,要是少尿或无尿,说明体内容量不够,那就存在休克或者急性肾衰可能,是非常危险的兆头。
梁教授提醒:
“小杨,休息一下吧。”
宋云跑过来帮助杨平脱手术衣。
也是该休息一下,杨平将剩下的收尾工作交给几位主任去做,现在手术主要步骤已经做完,活动性出血非常少,只有一些毛细血管的渗血,而输血只要及时跟上去,患者的生命暂时还是有一定保障。
至于术后究竟怎么样,谁也没办法做出准确的预后判断。
这种严重的多发创伤患者术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比如术后的感染,因为大便对腹腔的污染,感染的概率极高,一旦感染,因为自身免疫力又低,很容易导致感染失控。
医生所能做的工作只是尽量做到彻底清创,其中冲洗至关重要,大量生理盐水的反复冲洗可以保持术中的清洁度,将细菌稀释到无限低的浓度,术后还可以配合使用抗生素,这种抗生素的使用已经不是预防性使用,而是治疗性使用。
患者术后还要面临的问题是诸如脂肪栓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险的并发症,每一种都可能致命。
脱下手术,杨平感觉自己衣服也已经湿透,刚刚一场这么大的手术,手上的动作这么多,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一心多用,兼顾的部位多,自然很是消耗体力。
梁教授站在阅片灯前招手,杨平立刻过去,原来老院士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需要与杨平讨论,比如如何做到对解剖如此熟练,每次看到杨平做手术,感觉他闭着眼睛眼睛可以解剖人体一般。
其它的医生也聚集到杨平的周围,想听听他会说点什么。
刚刚的手术犹如一场急诊创伤外科手术的表演,让所有医生见到了真正的王者水准。其中包含的高超手术技术绝非手术速度这么简单,对伤情的快速判断和对手术的快速计划,结合术前检查与受伤机制判断损伤的部位及程度,然后结合自己熟练的解剖知识,精确地判断钢筋路径损伤哪些血管和器官。
一场手术下来,好几个小时过去,但是大家依然热情高涨,毫无睡意,根本没有意识自己已经通宵快到凌晨,有些医生还跑过来问杨平刚刚手术为什么这么处理,希望可以多学习一点东西。
还有些医生单纯只是过来套近乎,凑个热闹,混个脸熟,杨平无疑是这些年轻医生心中的神。
尤其是进修医生,已经相互帮忙偷偷拍照,以后拿着照片回到自己医院,也可以说自己曾经跟着杨教授一起做过手术,要是哪一天杨教授成为院士,自己还可以将照片用相框装好,放在办公桌上展示。
龙主任和温主任现在觉得这一顿饭请得也是超值,杨平不仅帮忙做了几台手术,而且还半夜帮忙做急诊手术,关键让年轻医生长了很多见识。
他们不禁感叹,要是自己科里有一个这样的医生多好,还是院士有眼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也被他挖过来。
许主任在台上收尾,今天的手术算是给他上了一课,无论是手术速度,还是手术的整体规划、细节的把握,几乎无可挑剔,是急诊外科的天花板水平。
当然,在以前许主任没有觉得急诊外科的的天花板有多高,很多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触手可及,甚至气盛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摸到天花板,今天看来,这天花板比想象的高。
消防员在手术室外面等了很久,里面一直没有动静,自己又不敢进来,陪他的博士也已经进来看手术。
他于是敲开门问道:“还需要我帮忙吗?”
许主任这会才想起还有一个消防员带着切割工具在外面候着,立刻说:“谢谢,辛苦你们。”然后叫个博士送消防员出去。
消防员收拾的自己的家伙,在博士的陪同下出了手术室,但是手术室里的医生没有一个离开的,即使手术已经进入尾声,他们还是聚集在手术室,久久不愿离开。
“刚刚前路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时候,我也看到没出什么血呢?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宋云刚刚特别关注骨科的手术,尤其是脊柱手术,刚刚杨平做胸腰椎爆裂骨折摘除椎体时看到也很少出血,按常规摘除椎体会出血很多,有时候会影响血压。
“除了高水平的止血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梁教授替杨平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就是这样,手术虽然不是为快而快,但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这样出血最少,对患者的打击也越小。
“那怎么可以提高手术的速度?“有个博士问道。
梁教授再一次代替杨平回答:“熟能生巧!解剖知识要熟悉,手术基本功要熟悉,手术操作要熟悉。”
这种带有教训式的回答,梁教授觉得由自己替杨平回答比较好,正好趁这个机会告诉年轻医生“熟练”的重要性。
熟练是没有止境的,比如解剖,要不断地去温习,反复地温习,让整本解剖书,整副解剖图烂在脑子里。
其实杨平的确是这么做的,不同的是他在系统空间里拥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解剖,去解剖实验体。
他熟练的手术技能也是在系统空间魔鬼式地训练获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封闭的、孤独的、单调的系统空间,靠着兴趣的支撑,一遍又一遍地训练。
“的确是这样,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让它熟烂在脑子里,当它熟烂了,它就与你浑然一体,你一出手就会得到你想要的。这就像打字,当训练极致烂熟的时候,不管是大脑还是肌肉,已经形成记忆,一个字蹦出来,脑子根本不用想,手就会直接准确摸向你想要的键位。“
杨平也是有感而发,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大家,虽然大家没有自己这么多时间和机会,但是总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到熟练。
“你看,这根钢筋从会阴部穿入,我们看他在CT上的路径,立刻就要结合解剖,它经过哪里,这些地方是什么器官,属于什么组织,有哪些血管神经经过,如果这些结构损伤会发生什么。”
“同样,止血的时候,当吸引器引走血液,而血液再次流出的时候,要捕捉到它来自哪里,这里有什么血管,血管通常的粗细,断裂后会发生什么。”
“掌握它的节奏,万事万物都有节奏,手术有节奏,病情伤情也有节奏。”
其实杨平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但是他愿意将一些所谓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他愿意将自己的新理念新术式跟大家分享,他总是认为,一个医生再厉害,也只有一双手,只有将医术普及出去,才能惠及大众。
这些医生,不仅仅是年轻医生,连龙主任和温主任也在其中,他们认真听杨平分享自己的心得。
“对于变异的血管,比如胰腺的供血血管十分不稳定,我怎么才能够做到又快又安全地找到它们,尤其是断裂出血的时候,或者做肿瘤手术的时候,怎么才能尽快分辨它们是肿瘤的血管还是器官的血管?”
龙主任就像一个学生一样提问,此时,他也已经感觉自己回到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在一起讨论手术,毫无顾忌。
“其实对于变异的血管的寻找和分辨,最好的方法就是追踪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藤摸瓜,任何血管有来源,有归宿,我们抓住任何一方,快速的摸下去,一定可以找到另一端,两端明确,自然血管的身份也就明确。”
‘至于变异血管断裂的时候,如何判断位置,不同位置不同口径的血管出血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术前还有影像图片,等于提前拿到患者的变异血管解剖资料,变异也就不是陌生的。”
“比如刚刚胰腺后面的出血血管,你看,CT上显示的很明确,只是我们对CT的观察还没有这么细微,所以我们对影像图片阅读时要提高精确度。”
杨平指着片子上的血管说。
这边大家聊天,那边手术也快结束,手术结束的时候,宋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凌晨六点多,大家总算散了,能睡一个小时是一个小时。
杨平、宋云、孔伟权,还有病区的其他年轻医生,平时都是住在值班室。
可是大家哪里还想睡觉,满脑子是手术的情景,利用手指对器械进行精准控制、一心多用,精确而快速的止血技术,无不展示出极为高超的外科艺术。
协和给杨平的待遇还是不错的,给了45张床,各种待遇都是主任级别的,包括有自己独立的值班室休息。
次日,杨平还有一天手术,一整天,杨平的手术间都堆满了人,都是过来观摩手术的。
大概是昨晚的大抢救起到的轰动效益,几乎外科每个科室都有医生过来串门,来来往往,很多是生面孔,过来都是来看杨平的手术。
孔伟权说,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严重影响手术秩序,实在不行收门票,看他们还来不来。
宋云觉得拦住来参观的肯定不妥,但是控制人流,保证正常手术秩序还是有必要,于是派两名博士充当门卫,守住门口,控制进来的人数和时间,前面参观的人出去,后面的才允许进来。
即使这样,这些医生宁愿排队等候,也要来观摩杨平的手术,这一整天,杨平都是在协和来来往往的医生的围观下做手术。
晚上,龙主任又是宴请大家,不过这一晚平安无事,再也没有急诊手术。
杨平在协和几天带教任务已经完成,去机场之前,杨平还查过房,去ICU看看冠脉搭桥的婴儿、胰腺癌的患者、高处坠落的伤员,他们术后都非常平稳。
PS: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比较忙,发得比较少,谢谢大家!
顶点手机版网址:
把钢筋拔得那么快就算了,把二期做的骨科手术顺便也一起做完,连胸腰椎的骨折也一期搞定。
帮胸科止血我勉强可以接受,可是你还帮神经外科完成颅底的止血。
这让许主任有点怀疑人生,怀疑这里是不是协和,自己是不是资深急诊外科医生,在杨教授面前,自己搞得像个小菜鸟一样,作为一助,整个手术的过程十分被动,一直在疲于跟手术的节奏。
许主任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粗俗,因为全程手术他在心里不断说粗话:卧槽,怎么可以这样做;特么的能不能慢点;牛逼plus---
可能不管什么人,一着急就容易骂粗话吧,平时自己还是很斯文的,许主任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一场大战过去,接下来的手术进入尾声,大家心里也没有刚才那么紧张,显得轻松了很多,大战过后虽然很疲劳,但是拥有无限的满足感,作为医生,没有什么比抢救病人的生命更加令人满足。
“麻醉医生,生命体征?”许主任现在声音高亢,不像一个通宵的人。
麻醉医生的声音也配合许主任:“心率105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5/61mmHg,平稳!”
心率是快了点,但是没关系,刚刚失血这么多,心脏为了代偿,跳得快一点也是正常,只要不是很离谱,等患者的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心率自然可以降至100以内。
呼吸23次/分,这种呼吸的频率是麻醉呼吸机的频率,不是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没有太大的意义。
血压95/61mmHg,只要不是休克血压就已经是胜利,丢失这么多血,不要指望血压跟正常人一般。
“尿呢?“
巡回护士正从无菌单底下给患者的尿袋放了一波尿:“5个小时有800多毫升的尿。”
许主任放心了,这尿量正常的很,在医学上,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叫做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叫做少尿。
现在5个小时就有800多毫升,换算一下,这种尿量非常让人放心,要是少尿或无尿,说明体内容量不够,那就存在休克或者急性肾衰可能,是非常危险的兆头。
梁教授提醒:
“小杨,休息一下吧。”
宋云跑过来帮助杨平脱手术衣。
也是该休息一下,杨平将剩下的收尾工作交给几位主任去做,现在手术主要步骤已经做完,活动性出血非常少,只有一些毛细血管的渗血,而输血只要及时跟上去,患者的生命暂时还是有一定保障。
至于术后究竟怎么样,谁也没办法做出准确的预后判断。
这种严重的多发创伤患者术后还有很多问题需要面对,比如术后的感染,因为大便对腹腔的污染,感染的概率极高,一旦感染,因为自身免疫力又低,很容易导致感染失控。
医生所能做的工作只是尽量做到彻底清创,其中冲洗至关重要,大量生理盐水的反复冲洗可以保持术中的清洁度,将细菌稀释到无限低的浓度,术后还可以配合使用抗生素,这种抗生素的使用已经不是预防性使用,而是治疗性使用。
患者术后还要面临的问题是诸如脂肪栓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险的并发症,每一种都可能致命。
脱下手术,杨平感觉自己衣服也已经湿透,刚刚一场这么大的手术,手上的动作这么多,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一心多用,兼顾的部位多,自然很是消耗体力。
梁教授站在阅片灯前招手,杨平立刻过去,原来老院士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需要与杨平讨论,比如如何做到对解剖如此熟练,每次看到杨平做手术,感觉他闭着眼睛眼睛可以解剖人体一般。
其它的医生也聚集到杨平的周围,想听听他会说点什么。
刚刚的手术犹如一场急诊创伤外科手术的表演,让所有医生见到了真正的王者水准。其中包含的高超手术技术绝非手术速度这么简单,对伤情的快速判断和对手术的快速计划,结合术前检查与受伤机制判断损伤的部位及程度,然后结合自己熟练的解剖知识,精确地判断钢筋路径损伤哪些血管和器官。
一场手术下来,好几个小时过去,但是大家依然热情高涨,毫无睡意,根本没有意识自己已经通宵快到凌晨,有些医生还跑过来问杨平刚刚手术为什么这么处理,希望可以多学习一点东西。
还有些医生单纯只是过来套近乎,凑个热闹,混个脸熟,杨平无疑是这些年轻医生心中的神。
尤其是进修医生,已经相互帮忙偷偷拍照,以后拿着照片回到自己医院,也可以说自己曾经跟着杨教授一起做过手术,要是哪一天杨教授成为院士,自己还可以将照片用相框装好,放在办公桌上展示。
龙主任和温主任现在觉得这一顿饭请得也是超值,杨平不仅帮忙做了几台手术,而且还半夜帮忙做急诊手术,关键让年轻医生长了很多见识。
他们不禁感叹,要是自己科里有一个这样的医生多好,还是院士有眼光,这么厉害的年轻人也被他挖过来。
许主任在台上收尾,今天的手术算是给他上了一课,无论是手术速度,还是手术的整体规划、细节的把握,几乎无可挑剔,是急诊外科的天花板水平。
当然,在以前许主任没有觉得急诊外科的的天花板有多高,很多时候也会觉得自己触手可及,甚至气盛的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摸到天花板,今天看来,这天花板比想象的高。
消防员在手术室外面等了很久,里面一直没有动静,自己又不敢进来,陪他的博士也已经进来看手术。
他于是敲开门问道:“还需要我帮忙吗?”
许主任这会才想起还有一个消防员带着切割工具在外面候着,立刻说:“谢谢,辛苦你们。”然后叫个博士送消防员出去。
消防员收拾的自己的家伙,在博士的陪同下出了手术室,但是手术室里的医生没有一个离开的,即使手术已经进入尾声,他们还是聚集在手术室,久久不愿离开。
“刚刚前路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时候,我也看到没出什么血呢?有什么特殊的方法?”
宋云刚刚特别关注骨科的手术,尤其是脊柱手术,刚刚杨平做胸腰椎爆裂骨折摘除椎体时看到也很少出血,按常规摘除椎体会出血很多,有时候会影响血压。
“除了高水平的止血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梁教授替杨平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就是这样,手术虽然不是为快而快,但是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这样出血最少,对患者的打击也越小。
“那怎么可以提高手术的速度?“有个博士问道。
梁教授再一次代替杨平回答:“熟能生巧!解剖知识要熟悉,手术基本功要熟悉,手术操作要熟悉。”
这种带有教训式的回答,梁教授觉得由自己替杨平回答比较好,正好趁这个机会告诉年轻医生“熟练”的重要性。
熟练是没有止境的,比如解剖,要不断地去温习,反复地温习,让整本解剖书,整副解剖图烂在脑子里。
其实杨平的确是这么做的,不同的是他在系统空间里拥有大量的时间和机会去学习解剖,去解剖实验体。
他熟练的手术技能也是在系统空间魔鬼式地训练获得的,每一点进步,都是付出巨大的努力,在封闭的、孤独的、单调的系统空间,靠着兴趣的支撑,一遍又一遍地训练。
“的确是这样,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让它熟烂在脑子里,当它熟烂了,它就与你浑然一体,你一出手就会得到你想要的。这就像打字,当训练极致烂熟的时候,不管是大脑还是肌肉,已经形成记忆,一个字蹦出来,脑子根本不用想,手就会直接准确摸向你想要的键位。“
杨平也是有感而发,将自己的心得告诉大家,虽然大家没有自己这么多时间和机会,但是总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到熟练。
“你看,这根钢筋从会阴部穿入,我们看他在CT上的路径,立刻就要结合解剖,它经过哪里,这些地方是什么器官,属于什么组织,有哪些血管神经经过,如果这些结构损伤会发生什么。”
“同样,止血的时候,当吸引器引走血液,而血液再次流出的时候,要捕捉到它来自哪里,这里有什么血管,血管通常的粗细,断裂后会发生什么。”
“掌握它的节奏,万事万物都有节奏,手术有节奏,病情伤情也有节奏。”
其实杨平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但是他愿意将一些所谓的心得跟大家分享,他愿意将自己的新理念新术式跟大家分享,他总是认为,一个医生再厉害,也只有一双手,只有将医术普及出去,才能惠及大众。
这些医生,不仅仅是年轻医生,连龙主任和温主任也在其中,他们认真听杨平分享自己的心得。
“对于变异的血管,比如胰腺的供血血管十分不稳定,我怎么才能够做到又快又安全地找到它们,尤其是断裂出血的时候,或者做肿瘤手术的时候,怎么才能尽快分辨它们是肿瘤的血管还是器官的血管?”
龙主任就像一个学生一样提问,此时,他也已经感觉自己回到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大家在一起讨论手术,毫无顾忌。
“其实对于变异的血管的寻找和分辨,最好的方法就是追踪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顺藤摸瓜,任何血管有来源,有归宿,我们抓住任何一方,快速的摸下去,一定可以找到另一端,两端明确,自然血管的身份也就明确。”
‘至于变异血管断裂的时候,如何判断位置,不同位置不同口径的血管出血是不一样的,它们有细微的差别,而且我们术前还有影像图片,等于提前拿到患者的变异血管解剖资料,变异也就不是陌生的。”
“比如刚刚胰腺后面的出血血管,你看,CT上显示的很明确,只是我们对CT的观察还没有这么细微,所以我们对影像图片阅读时要提高精确度。”
杨平指着片子上的血管说。
这边大家聊天,那边手术也快结束,手术结束的时候,宋云看了一下时间,已经是凌晨六点多,大家总算散了,能睡一个小时是一个小时。
杨平、宋云、孔伟权,还有病区的其他年轻医生,平时都是住在值班室。
可是大家哪里还想睡觉,满脑子是手术的情景,利用手指对器械进行精准控制、一心多用,精确而快速的止血技术,无不展示出极为高超的外科艺术。
协和给杨平的待遇还是不错的,给了45张床,各种待遇都是主任级别的,包括有自己独立的值班室休息。
次日,杨平还有一天手术,一整天,杨平的手术间都堆满了人,都是过来观摩手术的。
大概是昨晚的大抢救起到的轰动效益,几乎外科每个科室都有医生过来串门,来来往往,很多是生面孔,过来都是来看杨平的手术。
孔伟权说,这么多人来来往往,严重影响手术秩序,实在不行收门票,看他们还来不来。
宋云觉得拦住来参观的肯定不妥,但是控制人流,保证正常手术秩序还是有必要,于是派两名博士充当门卫,守住门口,控制进来的人数和时间,前面参观的人出去,后面的才允许进来。
即使这样,这些医生宁愿排队等候,也要来观摩杨平的手术,这一整天,杨平都是在协和来来往往的医生的围观下做手术。
晚上,龙主任又是宴请大家,不过这一晚平安无事,再也没有急诊手术。
杨平在协和几天带教任务已经完成,去机场之前,杨平还查过房,去ICU看看冠脉搭桥的婴儿、胰腺癌的患者、高处坠落的伤员,他们术后都非常平稳。
PS: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比较忙,发得比较少,谢谢大家!
顶点手机版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