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1980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赔钱乐意

小说:国潮1980 作者:镶黄旗 更新时间:2024-10-23 06:36:03 源网站:一点文学
  老伴去世,对已经八十岁高龄的傅杰来说,打击不小。

  

  丧事办完,他小病了一场,痊愈后,好像一下子没了精气神儿,连去「宫廷文化研究协会」的次数都少了。

  

  不过对于「宫廷文化研修协会」而言,此时却做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

  

  很有点蒸蒸日上,扬名立万的意思,让协会的全体成员都很高兴。

  

  敢情以「宫廷文化研究协会」名义编纂完成的第一本图书《紫禁城的味道——宫廷饮食图录》终于正式出版了。

  

  并且一经推出,就在相关文化研究领域和京城各大餐饮名店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本图书是由今年六月初才刚刚成立的文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说起来这个时候能出版也有个巧合。

  

  原本为了书号的问题,哪怕靠了宁卫民的面子,这本图书的出版最早也得排在明年初呢。

  

  结果没想到,今年六月初京城宣传部居然成立了这家专门办理自费出版业务的出版社。

  

  其宗旨就是拿钱办事,费用自理。

  

  其特点则是文责自负,版权自有。

  

  于是负责协会庶务的刘炜敬一知道了这个消息,就马上尝试以「宫廷文化研究协会」名义去联络协商。

  

  没想到的是,对方的反馈非常积极,居然一下子就解决了出版还需要排队等候的问题。

  

  就这样,最终刘炜敬只用了两万五千块就解决了这件大事,提前半年发行,印制了两千册。

  

  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运气。

  

  但最重要的是,这本书绝不是那种没有意义的凑数出版物,而是有实际意义的。

  

  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三点。

  

  第一就是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印刷质量相当好。

  

  紫禁城里的饮食一直是为普罗大众所津津乐道,如今市面上就已经存在着好几本书聚焦明清宫廷饮食的著作了。

  

  但过去出版的这些书籍,要么只是纯文字的内容。

  

  要么照片不清晰,或是照片资料寥寥无几。

  

  但这本《紫禁城的味道——宫廷饮食图录》,在傅杰夫妇和诸多专家的总结和编纂下,以及张大勺作为内行人的角度提供的口述资料和实际演练的帮助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几乎书中的每一种珍馐都有实物照片来搭配。

  

  甚至器皿都是在坛宫饭庄的支持下,变得相当考究,极为符合当年的实际情况。

  

  印刷更是采用了最好的纸张最好的技术。

  

  别的不说,就看纯粹的制作成本,高达十元人民币一本。

  

  这在内地一本不过一两块钱的年代,简直是天价。

  

  足足五百多页,上下两册的铜版纸印刷,不但提升了图书层次,在国内出版物里也属于少见的豪华制作了。

  

  可想而知质量如何?

  

  第二点就是这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现在市面上其他的类似书籍。有的是依据宫廷规制,和时序对节令美食进行介绍。

  

  有的是根据食材分门别类地讲述宫廷饮食的掌故。

  

  有的是从宫廷御厨房的建制下手,讲述宫廷御膳的建制和运转模式。

  

  就连嵯峨浩生前,也曾经以她的亲身经历出版过一本《食在宫廷》,在书里大致描述过她所了解的末代宫廷的饮食情况。

  

  但是,在这本《紫禁城的味道——宫廷饮食图录》出版之前,还没有一本书是从厨师的角度来论述宫廷餐饮的,更没有一本书能教人怎么去烹饪宫廷菜肴。

  

  所以这本书就显得尤为难得了,特别就特别在这

  

  里了。

  

  由于有张大勺和他在厨行里的一些老朋友帮忙,在专业性上绝对是拔尖的。

  

  不但几乎每种菜肴都,附列配料和烹制做法,于各个门类之下最后附清代膳单节选,向读者展现原汁原味的宫廷美食。

  

  而且还系统性的介绍了御厨房不同部门的准备工作,阐明了宫廷烹饪和民间烹饪的区别,并且揭示了宫廷菜肴靡费的缘故,更把一些就连专业厨师都未必知道的烹饪小技巧也写在了书中。

  

  此外,以专家为主的编纂小组还运用大量新史料,在美食中寄寓了大量的文化掌故。

  

  更清楚的介绍了宫廷饮食的演变和传统。

  

  可以说这本书兼具可读性、实用性。

  

  不但适合美食爱好者、厨艺爱好者及宫廷史爱好者等阅读,尤其对专业厨师的实际工作有着不小的帮助。

  

  第三点就是在于这本书还打破常规,在书里介绍了清代宫廷一些御厨的个人情况,以及他们所拿手的菜式。

  

  不得不说,这还是第一次在正式的出版图书里肯定这些付出劳力的厨师们对于饮食发展的贡献和功绩,相当于给这些人树碑立传。

  

  于此同时,这本书还理清了一下宫廷厨艺传承的脉络,比较客观介绍了御厨在解放后开枝散叶的大致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打假」作用,起码能遏制一些滥竽充数的「假御厨」在内地餐饮行业里吹牛皮懵事,弄虚作假败坏宫廷饮食的名声。

  

  尤其让张大勺欣慰的是,他自己虽然没有名列这本书里。

  

  但其祖父、父亲都分别以名厨的身份被写入了这本书里。

  

  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其实比起个人的扬名,这更是他乐于见到的。

  

  总之,这本《紫禁城的味道——宫廷饮食图录》在面市之后。

  

  虽然因为价格太贵,定价三十元一套,销量并不是很高。

  

  恐怕只有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和少量的个人才会花钱购买。

  

  但不得不说,这本图书在各区的饮食公司反响很大,更被饭店协会极力推荐给外地的餐饮名店,受到了许多厨师的高度评价。

  

  尤其是那些在京城经营宫廷菜肴的名店更是争先购买,组织骨干员工从中学习。

  

  《华夏食品报》、《旅游报》、《港城导报》这些相关报刊也是发文报道,介绍推广这本图书。

  

  如果从业内广泛好评的反响来看,毫无疑问,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华夏餐饮文化,对于京城宫廷菜肴的推广和普及作用不容小觑,的确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这还不算,与这部图书内容相关的,还有一些影音资料。

  

  包括了张大勺以及坛宫饭庄返聘来的那些当代名厨,他们这些人各自的厨艺演示的一些影音资料,以及他们对于京城勤行的口述历史,也都在汇编整理之中。

  

  最终将会根据这些影音资料制作完成,一部名为《京城勤行》的专题纪录片。

  

  而且由于拍摄纪录片的人都是京城电视台聘来的,通过他们的关系,也已经与京城电视台达成了在电视屏幕闪播放这部专题片协议。

  

  再加上「京城工美行业传承文化资料汇编部」也没闲着,他们也根据许多工美行业老匠人所提供的资料和个人的支持,完成了一些行业的影音资料的汇集。

  

  那么现在完全可以预计到,到今年下半年为止,受到宁卫民资助的这两家文化协会,都必然还有更多的工作成果能拿出来,以促进这些行业的恢复和发展。

  

  也必然能为保存发扬民族艺术和传统技艺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对于如今两家

  

  协会运转的现状。

  

  这些为其提供资料的老匠人们是欣慰有加,相当满意的。

  

  他们对于宁卫民当初的承诺已经彻底深信不疑,更对于这些传统行业能够尽快摆脱千疮百孔,一蹶不振的现状,重新焕发青春,走上欣欣向荣道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就是宁卫民自己,也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儿,投进去的这些钱还真的没有白花。

  

  别说,这才一年而已,就让他看见点成绩了。

  

  说句大实话,尽管他把钱投在两个协会上,是个注定要赔钱买卖,而且往长了看,弄不好还是个无底洞。

  

  可就冲人家拿出来的东西,他的心里还真觉得这钱赔的不够多呢,不够狠呢。

  

  于是他二话不说,冲着两个协会的工作效率,就又给刘炜敬安排了八十万的资金,让她自行分配。

  

  没别的,出钱干这个比支持国足可值多了。

  

  别看都是赔钱的事儿,可一个是给国人挣脸的,一个是纯粹丢脸的,意义真不一样。

  

  当然了,话说回来了,有地方花钱,就得有地方挣钱,光出不进,入不敷出也不行。

  

  所以老匠人们开心归开心,宁卫民拨款归拨款。

  

  但对于挣钱的事儿,他也得做出些适当的安排来。

  

  尤其宁卫民还知道,自己的婚事让亲朋好友们都不少破费了。

  

  于是乎,他必然也得给自己的那些好朋友们,合伙儿人们也得码码棋,让他们都回回血,否则他面对这些人也会不好意思的。

  

  那不用说,其中张士慧、古四儿、孙五福,还有殷悦、罗广亮、小陶他们,自然是宁卫民在国内最亲近,也最信任的几个人。

  

  宁卫民免不了要对他们亲自下场指点。

  

  首先就是张士慧,这家伙现在可是捞肥了。

  

  作为最早和宁卫民合伙倒腾买卖的伙伴,不得不说,宁卫民是把最甜的买卖拿出来跟他合伙了。

  

  如今的慧民烟酒店啊,那叫一个红火。

  

  在谭大姐的辅佐之下,回收旧烟酒的买卖已经完全铺开了。

  

  每个月的交易额少则三四万,多则五六万,利润至少有两倍。

  

  除此之外,张士慧自己兼顾的烟酒批发业务更是红火。

  

  有坛宫饭庄、马克西姆餐厅和天坛公园作为销售渠道,他每个月的出货量都有十三四万块,利润能有五六万,都是躺着到手就能挣到的钱。

  

  就连那些注定亏本的廉价烟酒往外倒腾也不费劲了,可着那些工艺品厂和北极熊厂,还有往慧民读书社去送。

  

  便宜的价格,很容易就能被那些工人们和读书社的会员一抢而空。

  

  每个月在这上面也不过赔个五六千块罢了。

  

  里外里,他靠着烟酒店随随便便就能每月得着八九万的进项。

  

  当然,这笔钱是他和宁卫民平分的,不过那也不错了。

  

  这个年头,又几个人能每月不操心不着急,就安排安排送货,能白落个四五万的?

  

  更何况随着皮尔卡顿公司的壮大,宁卫民人脉的扩充,烟酒店的业务量也注定会同步增加。

  

  目前起码就能清楚的提前预见,当皮尔卡顿大酒店开业之后,慧民烟酒店的批发业务怕是还得增加百分之五十,利润自然也能增加不少。

  

  肥水不留外人田嘛,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说实话,就连张士慧自己都很知足了。

  

  想当初,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挣够五万块钱,实现一生的幸福。

  

  而现在呢,他一个月就能挣出一个「一生幸福」来,他还能又什么不满意的呢

  

  

  何况他现在,他坛宫饭庄老总当着,成天吃香喝辣,开着饭庄名下的小皮卡,他几乎都没花钱的地方了。

  

  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怀揣着一份感激之心,愿意去耗财买脸,支持宁卫民慧民读书社的公益事业。

  

  他才会为了宁卫民的婚礼,带着别人给他「造」了一支价值十几万块人民币的「钞票舰队」。

  

  除了有想出风头的心思之外,也因为他觉得只有如此才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宁卫民这个哥们。

  

  所以他的这份付出和情分也就又从宁卫民那里,为他换回来一个更大的发财机会。

  

  宁卫民和他见面后亲口指示他,从现在开始,不遗余力去囤积茅台和五粮液。

  

  烟酒店账上除了运营必要的资金,全都拿出来买这两样酒。

  

  如果糖业烟酒公司搞不到了,那就按照老办法,换了外汇券,从友谊商店用外汇券来买。

  

  鉴于他们一直都在长期囤积茅台和五粮液,尤其烟酒店的烟酒回收业务也在囤货。

  

  所以宁卫民还特意嘱咐,如果烟酒店地方不够,也不要停止囤货。

  

  可以先去皮尔卡顿公司,以他的名义找邹国栋借皮尔卡顿酒店几间地下室先用用。

  

  总之,先把手里的钱都变成货才是。

  

  反过来,烟酒店日常对外供给则要节流。

  

  茅台和五粮液这两样东西,除了坛宫饭庄和马克西姆餐厅的必要供给,就不往外放货了。

  

  免费阅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国潮1980,国潮1980最新章节,国潮1980 一点文学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