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日子就进入了九月,秋意初显,阵阵凉风也带来了丰收。

  陈林自带着江家沟养虾以来,这已经是第三年的收获季了。

  今天的江家沟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省农业厅的领导们带着各市和地区的农业方面的负责人来到江家沟视察了,县里的领导和刘局自然作陪。

  前面说过,江家沟之所以称之为沟,是因为两侧丘陵连成道了,两山之间,只有沟底才是水田。

  三年时间,家家户户皆是养上了小龙虾,甚至已经有人承包水田改成鱼塘鱼虾混养了。

  思华的堂兄就是其中一位,岳父岳母参股了,只是帮着管理,毕竟家里孩子都离家了,岳母还在县里照顾凯凯和慧慧。

  岳父病情大好,但一个人连家里的农活都照顾不过来,还怎么拓展业务。

  不过好在儿女甚至女婿都出息,他退休后本该享清福,但一下老家剩他一个,反而更忙了。

  岳父乐在其中,毕竟当过兵,又在供销社工作过,学习能力那是在沟里数一数二的。

  一来二去竟成了养虾的技术指导,家家户户都向他请假,不知不觉竟然成了致富路上带头冲锋那个。

  于是94年,岳父自然而然的当了村长。

  岳父干得更起劲了。

  今天是女婿安排的收获日,谷子本来前两天就该打了,但得到女婿通知,稍微晚两天。

  要是几年前听到这要求,陈林估计得挨揍了,农时可耽搁不得,遇上秋雨晒不干,那一年大半都白干啊。

  不过如今的女婿那是超级能干,这样说自然有他的道理,岳父自然照办。

  于是领导们刚踏进沟口,就看见了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泥泞的乡村道路,已经扩宽,并修成了石子路,隔几个水田边的路上,就停着一辆火三轮或者小面包。

  田地里农忙正当时,打谷机被踩得飞起,不时有人挑着满箩筐的谷子艰难的踏上平坦宽阔的石子路。

  满筐的谷子刚打出来的时候水分重,分量不轻,扁担压在肩头使得腰也微曲。

  农人挑着担,扁担很有节奏感的在肩头颤悠。

  虽然看着就累,但农人面上却充满喜悦,干劲十足的样子,看来再来十担都不在话下。

  “我们稻田养虾的模式在江家沟以及附近几个村,还有县城周边已经推广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说是普及了。

  收获季基本和谷子收获期差不多时间,因此都是先收谷子,再收虾,大家干劲足其实就是等着后面的大头。

  其实说是推广,但我们基本啥都没做,没有摊派,没有强制,一切都是自愿。

  原因就是农民能实实在在获得利益,大家都是自愿来的。”

  说话的是陈林,沿路走来,侃侃而谈,为领导们做着介绍。

  刘局找到他的时候,陈林心里是有点怂的,上辈子唯一一次当众讲话,还是在波波的婚礼上。

  提前让波波打印了稿子,准备了一个星期。

  结果上台面对亲朋好友还是手抖,照着稿子念都错了好几处。

  上辈子的陈林,本就是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老实本分人,重生四年历练,竟已经不怵大场面了。

  环境改变人的能力,真的强到无法想象。

  “大头?说明养虾效益很可观哦,介绍下呢小陈。”省厅领导和蔼可亲。

  “好的,领导。

  最初试点的时候,县里也只有我一家买小龙虾,试点的也是我岳父岳母,可以说是自产自销。

  其实那会儿我在县城周边的塘子自己抓也能基本满足销售需求,但一是为了推广,二是因为是自家岳父母,所以基本算自产自购。

  当时是第一次,产量没到亩产顶峰,还是让我岳父家一亩地多了200块的收入!

  92年一亩谷子打不了八百斤,就算打米机打出来一两不少,那会儿两毛多的零售米价,一亩地也才160。

  多了两百的收入,收入翻番还多!所以第二年周边农民自然开始试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1991去奋斗,回到1991去奋斗最新章节,回到1991去奋斗 笔趣阁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