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大明崇祯十七年,七月十五,鬼节。

  通州以北。

  当东方的天际刚刚冒出一抹微光时,两军数十万将士就开始出营集结列阵,一时间人喊马嘶声响彻了这方天地。

  当太阳高挂于东方之时,明军近三十万将士已全部集结完毕,吴三辅也带着关宁铁骑早早抢占了高地。

  而二十多里外,鞑子近二十万马步兵,同样列队完毕,放眼望去,人马简直铺天盖地,没有尽头似的。

  “报…前军已准备就绪!”

  “报…左军已准备就绪!”

  “报…右军已准备就绪!”

  “报…中军已准备就绪!”

  一匹匹战马从远处奔至中军高台之下,传令兵将各军的情况报给了红娘子。

  高台高约十丈,左右各有二十个大木轮,中军主帅大旗,便插在顶端,迎风飘展,方圆十里都能清晰可见。

  帅旗之下,红娘子一身戎装,手握宝剑,在火红色披风的衬托下,比起以往,更是显得英姿勃发。

  此刻她居高临下,俯视四方,见各军都已准备完毕,脸上露出了一抹决绝。

  立即就下令道:“传令,全军进军!”

  呜呜,呜呜呜呜…

  顿时,五十名大汉便齐齐昂头吹响了进军号角。

  一百名大汉则开始推着巨大的高台缓缓向前,周围的一排排士卒也开始踏步前进。

  每踏出一步都带着强大的压迫感。

  显然三月来的日日操练,让这支大军早已不是当初纪律散漫的反贼,亦不在是一触即溃的官军乌合之众。

  而是一支赏罚分明,训练有素,士气高昂的强军。

  近三十万大军,被红娘子分成了五块,前军是刘泽清的五万人加黄得功的两万余人,总计七万余,一马当先。

  而前军稍后两里,则是红娘子亲自统帅的五万中军,左翼七里外,是高杰与刘芳亮的六万左军。

  右翼七里外,是刘良佐和李大开的六万右军,加上左侧缓坡上吴三辅统帅的一万五千关宁铁骑和五千多红娘子刚编没多久的骑兵,全军共计二十六万马步兵,在悠长的号声下,开始缓慢的向北推进。

  与此同时。

  北面的鞑子大军,也在号角声中,如一道黑色洪流,滚滚向南碾压而来。

  比之明军的二十六万马步兵,鞑子的骑兵阵型更为庞大,宽达十余里,显得也更加气势压人。

  哪怕阿济格带走一万八旗骑兵和两万蒙古骑兵,多尔衮依然还剩下近八万蒙古骑兵,四万八旗骑兵,加上近七万汉八旗步卒,马步兵同样达到了惊人的十八万规模。

  两万朝鲜仆从军和近五万随军青壮,则是留守大营。

  比起明军如蜗牛一般的缓慢推进,建奴大军的速度明显要快上一些,当然阵型也要更乱。

  即便如此,双方依然足足花了近一个时辰,才逼近至四五里,扎住阵脚。

  双方如此规模的军队野外决战,从古至今也极为少有,而每一次,无不是决定王朝政权的命运之战。

  这次亦不例外。

  北面多尔衮同样搭了一个高台,此刻在洪承畴的陪同下站在高台之上,举目眺望前方,脸上也是微微动容。

  激动亢奋之下,又带着忐忑紧张。

  望着明军那四個巨大的步卒方阵,多尔衮也清楚,今日必定是一场恶战,因为哪怕当初对阵洪承畴时,明军也远远没有这种阵容。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一旁的洪承畴同样暗暗心惊。

  他终于明白,那红娘子敢主动派人下战书挑衅的底气何在了。

  如此的军容,如此的士气,规模又如此之巨,自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哪曾有过?

  若非对方骑兵太少,装备低下,又没有火器兵助阵,今日胜负还真难料。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最新章节,明末狠帝,开局就逼崇祯退位 笔趣阁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