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运用,如果一位患者是脾胃虚弱,那么针炙的主要穴位是什么?首先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天枢穴、足三里穴。足太阴脾经上的腧穴:阴陵泉穴、公孙穴。任脉上的腧穴:中腕穴、气海穴、关元穴、神阙穴。督脉上的脾俞穴、胃俞穴。其他经络上的三眼穴、三阴交穴等。同理五脏六腑都能找到相应的治疗穴位。
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如:肺热咳嗽,可泻肺之背俞穴肺俞;寒邪犯胃出现的胃痛,可灸胃之募穴中脘。另外,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如:肝开窍于目,主筋,目疾、筋病可选肝俞;肾开窍于耳,耳疾可选肾俞(即五行脏象学说在临床的具体应用)《难经六十七难》中有“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论述,认为脏病(阴病)多与背俞穴(阳部)相关,腑病(阳病)多与募穴(阴部)联系。所以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治疗,脏病多选其背俞穴治疗。这是从阴阳理论角度来运用俞、募穴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脏病用背俞穴-----脏为阴,阴病求阳,故取属阳性的背俞穴(背为阳)腑病用募穴-------腑为阳,阳病求阴,故取属阴性的募穴(腑为阴)《灵枢卫气》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说明脏腑之气可通过气街与其俞、募穴相联系。由于俞、募穴密切联系脏腑之气,所以临床上常用俞募配穴法,即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发挥其协同作用,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素问奇病论》载:“口苦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胆经日月肝期门+胆俞)是最早记载的俞募配穴法。背俞穴和募穴也用于疾病的诊断,因为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背俞穴、募穴上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敏感等。因此诊察按压背俞穴、募穴,可结合其他辨证资料诊断脏腑的疾患。
由于背俞穴和募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汇聚的部位,在分布上大体与对应的脏腑所在部位的上下排列相接近,因此,主要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病变,如:肺热咳嗽,可泻肺之背俞穴肺俞;寒邪犯胃出现的胃痛,可灸胃之募穴中脘。另外,背俞穴和募穴还可用于治疗与对应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疾患,如:肝开窍于目,主筋,目疾、筋病可选肝俞;肾开窍于耳,耳疾可选肾俞(即五行脏象学说在临床的具体应用)《难经六十七难》中有“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论述,认为脏病(阴病)多与背俞穴(阳部)相关,腑病(阳病)多与募穴(阴部)联系。所以临床上腑病多选其募穴治疗,脏病多选其背俞穴治疗。这是从阴阳理论角度来运用俞、募穴的一种方法,并不是绝对的。
脏病用背俞穴-----脏为阴,阴病求阳,故取属阳性的背俞穴(背为阳)腑病用募穴-------腑为阳,阳病求阴,故取属阴性的募穴(腑为阴)《灵枢卫气》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说明脏腑之气可通过气街与其俞、募穴相联系。由于俞、募穴密切联系脏腑之气,所以临床上常用俞募配穴法,即把病变脏腑的俞、募穴配合运用,发挥其协同作用,是前后配穴法典型的实例。《素问奇病论》载:“口苦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胆经日月肝期门+胆俞)是最早记载的俞募配穴法。背俞穴和募穴也用于疾病的诊断,因为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背俞穴、募穴上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敏感等。因此诊察按压背俞穴、募穴,可结合其他辨证资料诊断脏腑的疾患。